
樸原國翠 “筑”力碳中和 建成綠色低碳建筑的“秘技”
建筑領域是我國能源消費和碳排放的三大領域之一,隨著城鎮化水平不斷提升,我國每年新增建筑面積約20億平方米,實現“碳中和”目標,既要保證城鎮化建設的有序推進,提高城鄉居民生活水平,又要統籌實現降碳減排,創造更加美好的生活環境。綠色建筑是未來建筑業節能減排的重點方向,截至2020年底,我國累計綠色建筑面積達到了66.45億平方米。
打造綠色建筑,需要主、被動式節能措施和可再生能源應用等低碳建筑技術,發展裝配式建筑、超低能耗建筑,采用綠色、低碳、輕質的建筑材料,再通過綠色環保的施工工藝,降低建筑材料及建筑垃圾所產生的碳排放。
高性能圍護結構就像給房子穿上一層厚厚的棉衣,適宜的建筑體型系數和采用無冷熱橋設計能夠降低建筑與外界環境的能量交換,保持我們的住宅冬暖夏涼降低建筑的空調、采暖負荷,進而減少建筑的能耗。
門窗是實現建筑實現低碳的關鍵,通過門窗流失的能耗約占建筑能耗的50%,在綠色建筑建造過程中選擇使用高效節能的中空玻璃門窗,能夠有效減降低建筑能耗,為了一扇窗、建了一座廠,重資引進德國生產線,創建德魯森科門窗品牌,如果把現有建筑和新增建筑全部換成節能門窗,每年將節約標煤5.16億噸,減排二氧化碳13.5億噸。
高能效的空調設備和新風熱回收系統,僅需極低的額外能耗就可以維持我們的家中長期處于恒溫、恒濕、恒氧的健康舒適環境
應用可再生能源也是建筑實現低碳的有效途徑,采用地源熱泵、空氣源熱泵等節能措施,增加對可再生資源的應用降低了對傳統能源的需求。
還有分布式光伏、配置光電玻璃等方式,以及開展綠電、碳匯交易為建筑用能“開源”。
對既有建筑進行節能改造也可以實現建筑降碳,我國現有超過600億平方米既有建筑大部分為普通建筑。
對既有建筑進行維修改造,既提高了建筑能耗運行水平又可以大幅度降低建材的用量,從而也就減少建材生產過程的碳排放為建筑降碳“節流”。
如此一系列技術的應用在打造健康舒適的人居環境同時,也讓建筑在全生命周期實現了低碳節能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在發展綠色事業的道路上,樸原國翠也將持續通過綠色技術和方式,提升建筑的功能和服務水平,希望更多房地產建筑業同仁參與進來,為實現“雙碳”目標作出更大貢獻。
在線留言